碎碎念

《秦俑》读后感

《秦俑》是我读的第二本李碧华老师写的书。书中的用笔、风格,虽然能看出的确与《青蛇》有着相同的手法,但是这两本书带给我的感觉还是有所差异的,但肯定的是李碧华是一个优秀的作家,还是一个作品中自带分镜电影特效的作家。


之前在拜读《青蛇》时我已经领略了碧华老师作品中特别的张力,特别是看她作品时,脑海中一幕幕画面会跟着我眼睛看到的字词自动组合场景、分镜切换、镜头变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小青去追瞎眼道士时,作者一段描写小青追赶的情形,接着又一段描写白素贞与许仙缠绵的情形,跟着又描写小青,一段段反复切换,可是又能巧妙的衔接并没有使读者凌乱。这样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真的是第一次,感觉这样的描写手法使整个作品活了起来,给人一种这不只是平面上的故事,书中的世界都是鲜活,在我们看到小青的同时,小白同时也能在另一个场景继续发生她的故事。而且这种密集的切换镜头的写作手法就像打鼓一样,“咚咚咚”,又急又干脆,让人的心里说不出的痒痒。


《秦俑》一开篇就把碧华老师拍电影一般的写作手法发挥了出来,只不过这次不是急促的快分镜,而是冉冉引人沉迷的变焦。李老师以一个蚂蚁的视角缓缓地去展现故事发生的主要场地,眼睛、鼻子、嘴巴...一对靴子、又一对靴子,蚂蚁小小的身躯慢慢地前行着,边移动边慢慢地拉开这个地点边边角角的幕布。“人鱼膏燃点的烛火,残忍地残照着。但这只蚁,已走完它的一生了。”蚁的一生走完了,兵马俑的真貌也全然开朗了。看这一段的时候,我脑海中的画面一直跟着蚂蚁的身躯移动,也是眼睛、鼻子、嘴巴..一对靴子、又一对靴子...一点点地去看这个场地,最后蚂蚁生命终了了,镜头突然一下拉远看到整个兵马俑的全貌,那种震撼如同我就在现场一般。


可碧华老师的“电影功力”远不止如此,还有慢镜头用起来也是很溜的。“只见他,身子更快,在血点未溅临始皇帝衣袍上时,已腾空,旋身转体,恰恰以背相挡,血点刚好溅上他的胄甲,缓缓垂滴。”虽然这一句话描写的是一个快的动作,但是快慢相对,要看清快动作的细节势必要用慢镜头,所以看到这句话时,我脑海中的蒙天放先是在空中慢速旋转一周,一周结束立地时速度迅速变回正常,然后特写血点顺着他的胄甲缓缓垂滴的画面。


抛去碧华老师作品的画面感,我觉得她对书中大环境的认知和构造也都分得很清楚,写秦国发生的故事时,无论旁白还是对话一字一词都很犹如古装剧般古典;可写现代发生的故事时就比较通俗简洁,一下子就能让我从秦国故事里跳到现代故事中。每个人物的人设也十分鲜明。朱莉莉自信、泼辣、心地善良;蒙天放老实、忠心、从一而终;白云飞心狠、狡诈、油嘴滑舌。这些都能从他们的对白和内心活动中强烈的感受到,就拿女主朱莉莉举个例子:


“老沈老沈,看我这个角度,左边,七分脸,嗳,怎么样?”这句话透露出朱莉莉对自己的自信满满,主动扯着别人谈自己的长相,也表现了她性格的活泼开朗。


“哦?什么都是你的,吓?我身上的蕾丝胸罩是不是你的?”这句话把朱莉莉身上泼辣大胆的气质体现的淋漓尽致,聊起贴身私物也可以开玩笑毫不顾忌。


“我先来吧。”她哄他,“放心,不要怕,相信我,我不会害你的!”这句话又表现了莉莉心中温柔善良的一面,为了安抚别人,她宁愿挺身而出。


秦俑的结局,是长生不死的蒙天放再次遇到了再次转世的冬儿,后面的故事就留给读者们自己想象了。这个结局让我也想起了《青蛇》的结局,也是长生不死的白素贞再次遇到了转世的许仙,新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个开头,文字就没了。不过想想这样开放性的结尾的确挺符合碧华老师的风格,挥挥手只留下一缕缕迷幻的烟雾,带着笑意自顾自的走了,徒留我们在原地无限的遐想。

评论(1)

热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