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被讨厌的勇气》乱七八糟的读后感

终于看完这本书了,刚好上个月是我超级忙的一个月,所以从开始到结束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感觉这是一本治愈系的功能性书籍,虽然是间断性的阅读,但因为在这小小的一本书里蕴含了许许多多大道理,所以分段式阅读反而给了我喘息思考的时间,也给了我实践认知的时间,是一本能对我的心理产生了影响和抚慰的书。

本书全文都是以青年和哲人的对话来向我们阐述一个个“阿德勒哲学”的主张。个人觉得这种方式对于初入门心理学的人来说更容易理解那些心理学说中晦涩难懂的奥义,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会觉得“青年”就是我们自己,每当“哲人”讲到一些很难理解的观点时,书中的青年便代替我们阐述出我们心中的困惑去和哲人作争论,然后哲人再根据我们的疑惑进行举例、简化的解答。这样的方式能让读者更透彻、更容易去接纳这样一个以前没接触过的思想,试想书中的大道理要是像教科书一样罗列出来直接让我去看我是万万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的。

书中一开始便否定了心理学中常常能见到的“原因论”,就算现在没有看过心理学的人其实也知道原因论,比如我自己其实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然后我就会把这一性格暴躁的原因归咎于我父亲常常性格暴躁的对待我,但是却没有仔细想过要怎么改变这个问题,每次告诉自己要改改自己的性格最多也只会在想要爆发时忍着,却没有根治这个问题。就像你去看病,医生告诉你你今天感冒是因为昨天穿衣服太少了,这样是没有办法根治感冒的,所以回头看只会让我们固步不前,我们需要做的是看清目的并做后续的突破。

接着这本书就开始说每个人做每件事其实都是有潜在目的的,这种叫做“目的论”。然后里面举了一个例子,就是青年有个朋友有社交恐惧症,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做事情整天窝在家里害怕外面的世界。然后哲人就说其实他这种行为背后是为了达到“被父母、朋友关注关心”的目的,才营造出来的焦虑和症状,因为如果出门的话就会成为茫茫人海中平凡的一员,甚至没人会重视自己,所以还不不如留在家里成为被父母重视的唯一。

说到这又顺藤摸瓜的讲被情绪牵动的行为也是有目的的,所有的情绪都是可以自控的特别是愤怒。里面又举了一个例子是,如果你穿了一身新衣服出门突然被一个服务员不小心泼脏了这时候很多人往往都会对服务员很愤怒,其实这件事的目的我们是想要让服务员更谨慎的对待这件事,愤怒是我们用来震慑服务员让服务员重视自己所说的工具,其实无论是想要让服务员注意一点或者是索要赔偿都完全可以和颜悦色的讲,但是我们心里会觉得愤怒产生的震慑效果更直接,但其实这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即使本来是服务员的错误,但他会因为你的愤怒而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产生:“结果也没这么严重你却让我很委屈”的想法。如果一个人在你做错事的时候反而和颜悦色的提醒你哪里做错了要注意一点,这个时候你心底的愧疚反而会更深甚至想主动要求自己赔偿对方吧。

这一个观点真的对我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我本来就是一个很容易愤怒的人,类似于书中举的那个例子如果是以前的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下意识的就会对对方发脾气,但现在会仔细想想发脾气难道真的有用吗,还不如和颜悦色但是条理清晰的跟对方讲清楚。比如前段时间我在深圳用滴滴打车,我在一个靠近路边的饭馆等着司机到才出去,司机就因为我没有提前出来路边等他就对我发了一通脾气,如果是以前的我肯定会骂回去然后教育他一顿,因为我只不过没有走出路边只要他一到打电话给我我1分钟内就可以上车。但是我想了一下没有马上爆发,然后觉得这种小事解释一下就好了他或许以为我走出来还要很久,于是我上车后就跟他好好解释了一下,然后他就告诉我那个路段不能停车太久深圳查车很严格所以他就有点生气,后面整个乘车过程我们都有进行轻松愉快的交谈,而且因为我对深圳真的一点都不熟悉所以定位终点也定错了司机还告诉我捷径怎么走。那一次之后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很多事情真的不发脾气会好解决很多。

这本书还有一些句子让我印象很深刻:

“不要把别人的成功当做是自己的失败”,这让我想起每当我以前看到优秀的同龄人就会在心底里默默地嫉妒,然后就开始幻想如果自己也怎么怎么样肯定会比他更好,但这种想法其实更会让我陷入内心的纠结和难过,觉得自己很差劲,现在想想我当时就是把别人的成功当成了自己的失败。根据书中的观点做课题分离的话就会发现,别人的成功并不是我的课题,这种对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大家的生活环境,起跑线,条件都不一样,即使现在的我们或许只有60分也应该做好清晰的认知,知道到现在的我就是这个样子的,即不贬低也不自夸。然后以对方为榜样仔细思考,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接近这个100分呢。

这让我想起书中的另一个句子“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每个人的出生环境都不一样也没办法改变,所以也不应该过分关注别人的成就,而应该关注自己能做什么,然后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创造无限的可能。

"原本主张对错与胜负毫无关系。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应该无所谓。"“当被对方的言行激怒的时候,要认清对方是在挑起‘权力之争’”这两句话合起来理解也让我想清楚了自己的脾气根本没有必要这么暴躁,以前跟别人讨论如果我的观点跟别人的观点发生很大分歧的时候,我总是想要搬出各种理论和例子来说服别人站在我这一边,其实我心里一直知道每个人对待同一个事情持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旦对方开始跟我讨论我就会不服输的很激动的去跟对方辩驳直到把对方辩得哑口无言为止。现在想想当时根本就没有把这件事情当做一个观点的交流,而是一心只想着要驳倒对方达到一时的胜利,我简直是在做毫无意义的“权力之争”。反过来想也是这样,如果对方一直只想要说服你,你就可以仔细想一下对方是不是陷入了“权力之争”的圈套,如果是的话这样的争辩便毫无意义。不同的思想间可以互相交流然后一起去找更好的结合之道,而不是去说一不二的争辩,世界上几乎没有非黑即白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余地回旋的。

“了解世界之大,就会明白自己在学校中所受的苦只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只要跳出被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这句话让我找到了读书、旅行的意义。读书和旅行都是为了增长自己的见识,而不是仅仅为了去考试去应付试卷。读的书越多就越会发现共同体非常庞大而个体很渺小,见的地方越多就会明白世界有很多很多无以言喻的美妙。这个时候你再反观你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三姑六婆的八卦,你就会发现这些事都不是事,都是茫茫人生中微不足道的那么一丁点苦恼。当一个人的见识越广阔,对共同体的认知越深刻,发生紧急事件时就会越从容。你就会觉得,即使在某个地方受到排挤也根本不是事,世界这么大,大不了最极端的选择我们还可以去别的地方重新开始。一旦心里会这么想,我们也就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吧。

评论

热度(4)